- 沒有了
- 下一章
“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。”杭州,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。五代的吳越國及南宋王朝兩代定都在此,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。又是以西子湖的嬌豔而名滿天下的美麗城市。
可在杭州城裡最有名的要屬“逍遙王”了,說起“逍遙王”黃萬愁這個人大家並不熟悉,可他在杭州城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。他的曾祖父是個針灸醫生,想當年隨三寶太監鄭和一同下西洋,由於機緣巧合,鄭和船隊到達蘇祿國時,蘇祿國王正患有心痛之症,四處找尋醫治此病的醫生找不到,鄭和為了促進大明與蘇祿國的友好關係,黃萬愁的曾祖父主動為蘇祿國王治病。你還真彆說,當時,黃萬愁的曾祖父還真把蘇祿國王給醫好了。說實在的,黃萬愁曾祖父的醫術並不太精湛,治療並不徹底,否則也不至於後來蘇祿國王訪問大明時,歸國途中,病逝於山東德州。
不管怎麼說吧,暫時是沒什麼大礙,蘇祿國王仍然賞賜了鄭和等人許多珠寶。尤其是黃萬愁的曾祖父,贈予了他七顆罕為人見的震世之寶珠。後來隨著鄭和船隊陸續又到達過渤泥、滿刺加、古城、古裡等國,黃萬愁的曾祖父又得到了許多珍奇寶物。等到回國後,又給成祖皇帝治了一回病,並封了他個“世襲逍遙王”的稱號。等到了黃萬愁這輩,自然還是逍遙王。吃著皇家的俸祿,過著錦衣玉食般的生活。
而逍遙王府藏有珍奇異寶——“七顆寶珠”的事情也家喻戶曉,人人皆知。
“酒為穿腸毒藥,為刮骨鋼刀,財為惹禍根苗,氣為雷煙火炮。”俗語有雲:“財不露白”,何況是奇珍異寶,這七顆寶珠可把逍遙王府惹來了塌天大禍。
時值寅月孟,雖寒氣襲人,但大街小巷,人湧如流,絡繹不絕。而最熱鬨的地方還是要屬逍遙王府。你看那氣派的府邸,整個的一條街都是麻石鋪地,高高的門樓,上麵懸掛著“逍遙王府”四個金字牌匾。朱紅的大門,門旁一對玉石獅子,高而筆直的圍牆,刷著紅的油漆,牆還嵌著金光閃閃的黃玻璃瓦,門前三級石階,全都溜光水滑,被陽光一照刺人二目。
今個可是“逍遙王”黃萬愁辦六十大壽的日子。你看那府中上下,張燈結彩,歡歌笑語,進進出出的人滿懷喜悅,個個笑麵風。而在門口管接待的正是黃萬愁的次子黃齊南,見他身著黃的寬大棉袍,頭戴四方平定巾,一張方麵上,眉目清秀,帶著一團和氣,在與客人打招呼之間,便可看到他右手食指上套著一枚寬厚的純金指環,越發顯得和氣生財。見他頜下的兩綹黑須,少說也有三十歲。他接待的這些客人之中,不乏豪紳富賈,達官貴人。
而中午時分,客人陸續到齊。在酒宴上,眾人才一覽“逍遙王”黃萬愁的真容。見他頭戴四方貂蟬籠巾梁冠,身穿薑黃圓領蟒袍,一條紅鑲金的玉帶束腰,微胖的身材,卻顯得健康結實。方麵之上大耳垂輪,龍眉鳳目,高鼻方口,一副朝霞之麵而神彩人。頜下的三縷胡須倒也挺黑,精力充沛得像個中年,氣派中帶著威嚴。
緊挨著黃萬愁的便是他的四個兒子,長子黃齊東、次子黃齊南、三子黃齊西和四子黃齊北,他們模樣相差不多,但有年齡的差距,大的顯得莊重,小的顯得老成,都是一身儒生裝束。
眾客人在席上也行了拜壽之禮,齊聲祝賀逍遙王“福如東海長流水,壽比南山不老鬆。”而逍遙王黃萬愁自然就多喝了幾杯,醉意甚濃之際,便提出請眾客人觀賞寶珠之事。眾客人都拍手稱快,“早聞逍遙王府有奇寶,今日能見,豈不是人生一大幸事。”
黃萬愁命四子黃齊北去取一顆寶珠,讓大夥見識見識。不多時黃齊北便高高興興地回來了,他右手拿著一個精致的小錦盒,在眾人麵前慢慢打開,激動的眾人都目注這一時刻。隻見萬道霞光從裡麵放出來,耀眼之極,太亮了!都不知道怎麼形容才好,即使現在是大白天,它同樣散發出駭眼光芒。
黃萬愁把這顆名為“避夜珠”的寶珠拿了出來,讓眾人觀看。見那寶珠通體透明,白如熾燈,大如牛眼,光澤鮮明,有如滿月,是一顆世間難得的寶貝。眾人開了眼界,此生也沒有白活,在他們心中,這顆“避夜珠”也就是世上最完美的寶珠,即便是皇宮的珠寶玉器也都遠遠不及。要比翡翠,瑪瑙,貓眼,鑽石強上數百倍。就連杭州知府錢清三也都看的如癡如醉,暗讚:“此寶珠絕!”眾人俱都驚歎不已,酒宴結束之時,眾人還在憧憬之中。
起風了,天也變了,這是個有著翳厚哀愁與蕭索的黃昏,氣溫寒冷的幾乎可以凝凍人們的血液。空中彤雲密布,濃重而灰黑,北風咆哮著吹號著大地,遠處的積雪隨風飄舞,宛如是一些穿著白衣的幽靈,在空間飄蕩,景象淒涼。
黃府後宅的花園中,地上的積雪有如一層銀氈。園中怒放的寒梅與雪一樣的皎潔,與胭脂一般的嫣紅,繽繽紛紛,縱橫交錯,枝丫古趣盎然的伸曲著。淡淡的幽香在空氣中柔和而文靜的播散,美得很,也雅得很。
從花園旁傳來一孩童稚的吟詩聲,“牆角數枝梅,淩寒獨自開。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香來。”
順著那童音尋去,見僅臨花園的右邊,是一處特彆的小精舍,一棵鬆樹下,檀香木製的小椅上,坐著一位婦人。婦人年約二旬有餘,穿著白衣紅襖,借著淡淡的一絲月光,可清晰看到白衣婦人的容貌,是個很美的女人。柳眉,鳳目,纖腰細細,襯著那一身素白裝束,看上去甚是雅淡嫻靜。
婦人身邊倚著一個小男孩,看他年紀也就在三四歲之間,似乎他的年紀小了點,不過這詩確實是他親口吟出,一詩完畢。他又吟了一首唐代張謂的《早梅》“一樹寒梅白玉條,迴臨村路傍溪橋。不知近水花先發,疑是經冬雪未銷。”詩句連貫,字詞清晰,根本不像是從小男孩嘴裡發出的。
隻聽小男孩道:“娘,你說我,都背會三百首古詩了,我那三個堂姐都沒有我背的多,娘,您日後還要天天教我兩首,我要背會所有的詩。”這是一個多麼要求上進的男孩,在他這麼大的年齡能說出這番話,實是不簡單,恐怕是前無古人。
白衣婦人正是四少爺黃齊北的夫人藍氏,小男孩也就是黃齊北的公子黃天笑,也是整個黃府中唯一的一個男孩。
“逍遙王”黃萬愁有四個兒子,而四個兒子中就這麼一個孫子,所以黃天笑最受全家人的疼愛,府中上下,老老少少都對這位小少爺寵愛有加,又怕這又怕那,怕被火燒,怕被水淹,所以每時每刻都有丫鬟看護,同時這位“逍遙王”爺爺也把心愛的兩顆寶珠“避水珠”和“避火珠”送給了天笑,由其母縫製在一條錦帶中纏在腰間。
四歲的天笑小少爺的確有過人之處,比同齡的孩童聰明百倍,有過目不忘,舉一反三之能。四歲尚能吹笛、奏簫,是個不可多得的小神童。
藍氏撫著天笑的頭,關切地說道:“笑兒夜寒,隨娘回屋休息吧!”
“是,娘,我聽您的。”然後隨著母親進了屋子。